情境重演:
某天叮噹站在路邊的斑馬線前~~~~~
等待著對面的行人號誌燈批准我過馬路~~~~~~
忽然一個阿伯狀似要紅燈右轉~~~~~~
但可能叮噹站的位置剛好擋住他的路~~~~~~
情境重演:
某天叮噹站在路邊的斑馬線前~~~~~
等待著對面的行人號誌燈批准我過馬路~~~~~~
忽然一個阿伯狀似要紅燈右轉~~~~~~
但可能叮噹站的位置剛好擋住他的路~~~~~~
如果今天你必須是一個有殘疾的人~~~~~~~
你會選擇是個什麼樣的人~~~~~
是眼睛看不見~~~~~~
是耳朵聽不到~~~~~~
是嘴巴不能說~~~~~~
今天把逆女整個看完了~~~~~
恩~~~~~
這部戲的確給我很大的影響~~~~~
戲裡面很多事情~~~~~
其實都有很多讓人思考的地方~~~~~
因為自己的研究咧~~~~~
我一直都在聽一個同志的廣播節目~~~~
昨天晚上呢~~~~
我剛聽完到目前為止的所有節目~~~~
花了整整一個月呀~~~~~
同志研究到現在快一個月了~~~~~~
這幾天也遇到小小瓶頸~~~~~
有一些問題還在思索中~~~~~~
有書想去找來看~~~~~
問卷的問題還在持續醞釀中~~~~~~
從自己開始決定做同志議題的研究以來~~~~~
已經過了一些日子了~~~~~~
這些日子裡~~~~~~
我聽了很多他們的想法~~~~~~~
我看了他們的創作文字~~~~~~
「我不想我的小孩輸在起跑點上」。這是現在很多父母的想法,為了讓自己的小孩比別的小孩多一分優勢,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,就送他們去補習,去學額外的語言或才藝。這些舉動,是父母為了孩子的將來而舖的路,還是有某一部分的想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呢?讓自己可以在朋友面前自豪的說:「我的小孩是鋼琴七級喔!」或是「我家寶貝的英文說的可棒的咧!」但這些真的都是孩子要的嗎?而小小年紀的他們又真的能吸收多少呢?
記得跟朋友聊天的時候,她說她有個朋友把小孩送去學英文,我贊同式的說道:「喔!不錯啊!畢竟現在英文是世界第一大語言嘛!」又接著問她:「那小孩幾歲呀?」她說:「兩歲!」我聽了後只有一個感覺,「天呀!這太荒謬了吧!」相較於以前的我們,現在的孩子幾乎都逃不過補習班的魔掌。舉凡英文、畫畫、心算、珠算、鋼琴、小提琴、跳舞...等等,每天行程排的滿滿的,這樣對孩子真的有比較好嗎?父母為此投下大把大把的鈔票和時間,甚至不辭辛勞的載著孩子到處跑,盡自己的能力去栽培孩子,這是好的。可是有多少父母問過孩子:「你喜歡嗎?」「你想學嗎?」孩子的意願,是不是該被重視考慮?還是應該被看待成年紀尚小的他們還不懂呢?之前的某一天,我催促著九歲的小姪子去換衣服準備上跳舞課,他低咕了一句:「真的很不想去耶!」我聽到了,我停下來問他:「你不想去怎麼不跟媽媽說呢?」他說:「媽媽還是會叫我去啊!」當下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接下去。孩子有他們自己的想法,有他們自己的意願,勉強他們去做他們不喜歡的事,效果應該也不見理想吧!
昨天是等待回應的第一天~~~~~~~
雖然回應的人數不是很多~~~~~~~
但是我還是聽了幾個人的說法~~~~~~~~
當然也想了很多~~~~~~
似乎目前現在大部分的人~~~~~~~